
以色列这次真的惹上大麻烦了!9月9日原本是个普通的工作日,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,成为中东局势的重大转折点。
以色列派出15架战斗机,向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政治局总部投下10枚导弹,试图实施“斩首行动”。然而,这次行动不仅未能成功消灭目标,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谴责。国际社会纷纷质疑:以色列凭什么随意轰炸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?
袭击的时机十分微妙。当时,哈马斯代表团正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协议,以色列战机却突然发动空袭。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证实,袭击造成6人死亡,其中包括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·哈亚的儿子及其办公室主任,还有一名卡塔尔安全人员。
这显然是一场“边谈边打”的战术,但以色列这次直接把战火烧到了调解方的家门口,性质更加恶劣。
国际社会的反应空前一致。9月11日,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严厉批评以色列“公然侵犯卡塔尔主权、违反国际法、破坏和平进程”。三个“公然”的措辞,足以看出中方的强硬立场。
展开剩余79%更引人注目的是,俄罗斯、伊朗、土耳其、埃及、沙特等众多国家纷纷发声谴责,形成罕见的国际统一战线。这些国家来自中东、南亚、非洲等不同地区,如此大规模的集体谴责,在近年来的中东冲突中实属罕见。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罕见地直接表态,称这次袭击是对卡塔尔“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”,并强调“卡塔尔在推动加沙停火和人质释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”。连一向谨慎的联合国秘书长都如此严厉,足见事态的严重性。
9月13日,上海合作组织也发表声明,强烈谴责以色列侵犯卡塔尔主权的行为,并强调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,绝不可接受。
美国的反应耐人寻味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急忙撇清关系,声称空袭是“内塔尼亚胡的决定,与我无关”。然而,以色列媒体随后爆料称,一名以方高级官员透露,特朗普其实“批准”了这次行动。
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,暴露了美国的尴尬处境。一方面,卡塔尔是美军在中东的重要盟友,乌代德空军基地驻扎着数千名美军;另一方面,以色列又是美国的核心战略伙伴。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,成了华盛顿的难题。
就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以色列之际,也门胡塞武装突然出手。9月13日,他们向以色列特拉维夫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,时机选择极为精准。
导弹飞行约2000公里,耗时15分钟,导致特拉维夫及周边20多个城镇拉响防空警报。尽管以色列军方声称成功拦截,但以媒援引消息称,“箭-3”防空系统“可能未能拦截这枚导弹”。
这显然是对以色列的报复。胡塞武装选择此时出手,就是要向世界证明:以色列并非无敌,其防空系统也有漏洞。数百万以色列人仓皇躲进防空洞的画面,与以军此前轰炸他国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。
中国的表态尤为引人注目。傅聪大使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直言,以色列“再次越过红线”,竟然袭击一直扮演调解角色的卡塔尔,这表明以色列对和平谈判毫无诚意。
中方的立场赢得了卡塔尔的感谢。卡塔尔官方表示,感谢中国秉持正义,公正评价卡塔尔为地区和平所做的努力,并强烈谴责以色列侵犯其主权。这不仅是一句外交客套话,更体现了中东国家对中国公正立场的认可。
袭击发生后,海湾国家迅速行动,展现团结。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·本·扎耶德于10日抵达卡塔尔表示支持,约旦王储侯赛因同日到访,沙特王储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也计划于11日访问多哈。这些临时安排的访问,都是对以色列袭击的明确回应。
海湾国家的集体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:任何侵犯主权的行为都不会被容忍。可以说,以色列这次“精准打击”在军事上收效甚微,在外交上却是一场彻底的失败。
面对全球谴责,内塔尼亚胡仍坚持强硬立场。他在美国驻以大使馆的活动上声称,这次“外科手术式打击”有助于加速结束加沙战争。这种逻辑令人费解:难道袭击调解方反而能促进和平?
据报道,这次行动代号为“审判之日”,以军出动10余架战机,投下至少10枚炸弹,却未能击中主要目标,反而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暴。
从事件发展来看,以色列的冒险行动意外促成了国际社会的空前团结。俄罗斯、伊朗、土耳其、埃及、沙特等国的集体发声,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,海湾国家的坚定立场,都表明了一个事实:国际法和国际秩序不容挑战。
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的立场尤为鲜明,既坚决反对侵犯主权,又高度肯定卡塔尔的调解努力,展现了大国的担当。卡塔尔的感谢也证明,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广泛认可。
当前的中东局势正处于关键转折点。以色列这次“偷袭”在军事上效果有限,但在政治上可能成为分水岭。当连调解方都成为攻击目标时,和平谈判的基础何在?当国际社会形成如此广泛的共识时,单边主义还能走多远?
正如古语所言,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在这场正义与强权的较量中,历史终将给出答案。而从目前形势来看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投资查询工具,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排名,十大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