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汽车圈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:刚从4S店或工厂出来的新车,还没来得及跑几公里,就被贴上“准新车”或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的标签,低价流入市场。这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秘密?
新车变“二手车”,利润空间惊人
这种“零公里二手车”乍一看和新车无异,但价格却低出数万元。原因很简单:它们已经上牌过户,在法律上属于二手车。车企为了冲销量、去库存,将新车以成本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车商,车商再以“准新车”的名义出售,从中赚取差价。
新能源车领域,现象更为普遍
由于新能源车价格战激烈、补贴空间大,以及二手车折价严重,车商更愿意“零公里二手车”。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,2024年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流通占比已高达5%。
国内市场争议不断,海外市场成“香饽饽”
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在国内市场争议不断,消费者对其质保问题担忧重重。但出口市场却对其青睐有加。许多不具备新车出口资质的企业,通过“二手”之名,将新车运出国门,享受国家退税政策,利润可观。
监管趋紧,产业转型迫在眉睫
随着监管趋紧,零公里套利的空间正在收窄。二手车出口企业开始转向更具长线价值的“长公里二手车”出口业务,并积极构建覆盖检测、运输、金融、售后的一体化出口生态。
价格与服务,才是关键
二手车出口并非易事,需要经历多个流程环节,并考虑目的地国家的政策适配性和市场偏好。更重要的是,要想将二手车出口做成可持续的模式,须从“商品输出”走向“产业输出”,建立稳定的车源供应体系、渠道合作机制和服务体系。
未来展望
二手车出口市场潜力巨大,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只有解决车源、渠道和服务体系等问题,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,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贡献力量。
#汽车资讯#
投资查询工具,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排名,十大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