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3年6月的板门店,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快要解放了的味道。全世界都伸长了脖子,等着看这场打了快三年的仗,到底怎么收场。桌子椅子都摆好了,就差几位大佬动动笔杆子,这事儿就算翻篇了。
可就在这节骨眼上,一封北京来的加急电报,像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,直接给这即将到来的和平踩了一脚死死的刹车。毛主席的命令,简单得不能再简单:停战协议,先别签。
这可不是主席心血来潮,更不是没事找事。这背后,是一个叫李承晚的南朝鲜总统,自己作死点了一把火,结果万万没想到,这把火,恰好给了咱们一个机会,一个打出真正和平的机会。
老狐狸掀了桌子
朝鲜战争的谈判,压根就不是什么客客气气的聊天喝茶。从1951年开谈,打和谈就是两条麻花辫,拧得死死的。主席早就把调子定下来了:“谈还是要谈,打还是要打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却是咱们从头到尾的行动指南。
整整两年,掰扯了158次,每个问题都得磨掉一层皮。尤其在战俘问题上,那真是耗尽了心血。美国人为了占便宜,什么招都用,甚至直接撂挑子不干了,搞什么无限期休会,想逼我们低头。
可他们算盘打错了,新中国这根骨头,硬得很。你们在谈判桌上耍嘴皮子,那好,咱们前线的彭老总就直接用炮弹回话。志愿军的反击战一次比一次打得漂亮,每一次胜利,都给咱们的谈判代表腰杆上加了一块钢板。什么叫“以打促谈”?这就是!
到了1953年,上甘岭那么一打,战场上的风向彻底变了。志愿军是越打越精神,美国大兵却肉眼可见地蔫了下去,国内反战的声音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。眼看这和平的天平就要倒向我们了,一个输不起的家伙跳了出来。
那就打到你不敢想
这人就是南朝鲜总统李承晚。这老头心里压根就没“和平”俩字,他做梦都想着让美国人帮他“北进统一”,把整个朝鲜半岛都吞下去。停战协议对他来说,那就是梦想破碎的声音。
于是,在6月17号,李承晚干了件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事。他打着“就地释放”的幌子,硬是把两万七千多名本该遣返的朝鲜人民军战俘给扣下了。这哪是撕毁协议,这简直是把谈判桌都给掀了!
这一下,连美国人都傻眼了。李承晚是他们扶持起来的没错,可现在这条“狗”不光挣脱了链子,还反过来咬了主人一口。美国人脸上挂不住,全世界都在看他们的笑话,那叫一个尴尬。
消息传回北京,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这事的门道。他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抗议声明,而是直接下了那道让所有人意外的命令:先别签字!这背后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逻辑:李承晚不想谈,就想打?行,那咱就成全他,把他打到服,打到他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!
这道命令,是对彭老总天大的信任。彭德怀元帅那是秒懂,他知道对李承晚这种赌徒,口头警告就是废话,能让他长记性的,只有战场上迎面砸过去的炮弹。一场专门为了“修理”李承晚、顺便“敲打”美国人的战役,立刻安排!这就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——金城战役。
拳头才是硬道理
1953年7月13号晚上,志愿军憋了许久的大招,终于在金城地区放了出来。这是咱们入朝以来,规模最大、炮火最猛的一次进攻。一千多门大炮同时开口怒吼,一千九百多吨炮弹,跟下暴雨似的砸在敌人阵地上。
整个战场都在发抖,敌人的工事在钢铁风暴里被炸得稀巴烂。如果说猛烈的炮火是力量的展示,那接下来的一场奇袭,就是直接往敌人心脏上捅了一刀。
侦察英雄杨育才带着一个小分队,神不知鬼不觉地化装成南朝鲜军,直接摸到了敌人王牌部队“白虎团”的老窝里。一声巨响,白虎团的指挥部直接飞上了天。这不光是战术上的胜利,更是把敌人的胆都给吓破了。
金城战役打了15天,干掉了敌人五万三千多人,把战线往南推了一百六十多平方公里。这场痛快淋漓的大胜,终于让所有人都清醒了。美国人明白了,再由着李承晚胡来,自己只会亏得更多。而李承晚,也总算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,低下了他那颗顽固的脑袋。
结语
1953年7月27日,板门店,停战协定终于签了。彭老总签完字,留下了一句到今天听起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的话:“帝国主义在东方架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历史,一去不复返了!”
现在回过头去看,毛主席那封“不签字”的电报,是何等的远见卓识。当时可能有人不理解,觉得这不是耽误和平吗?但金城战役的炮火告诉我们:能让敌人心甘情愿坐下来签字的,从来不是谈判桌上的笑脸,而是战场上能让他们骨头发冷的铁拳。
这场战争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:和平,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的,是靠自己一拳一脚打出来的。新中国为什么能昂首挺胸?因为背后有无数敢打敢拼的英雄。我们为什么能赢得尊重?因为我们有能力,让任何对手都付出他承受不起的代价。这段历史的意义,就在于此:不怕打,才能不打;敢斗争,才能有和平。
投资查询工具,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排名,十大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